保良局陸慶濤小學「專科專教」 校長:容許學生探究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6/05/19 19:0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7

分享:

分享:

保良局陸慶濤小學是直資小學,學生可悉數升上結龍的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,小學課程與中學緊密銜接,像開辦獨立的科學科,銳意培育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探究精神,而通識科則從小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等。

校長陳榮光領記者參觀其由更衣室改建的科學室,以小學來說,器材頗完善,像顯微鏡、燒杯等均很齊備;視乎課程內容,若需要較複雜的器材來做實驗時,學生更會到中學部使用實驗室。

科學室器材完善,像顯微鏡、燒杯等均很齊備。

動手做 增趣味

羅氏基金中學向來重視學生的科學能力,更是全港首間設有腦細胞培植儀器的中學。兼任羅氏基金中學校長的陳榮光強調,若要長遠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,便得從小培養好奇心及探究精神,因此,他將科學科獨立成科,以英語授課,教科書亦由校內教師編寫,更像一份「實驗報告」。

課程設計重視學生「動手做」實驗的過程,而不是牢記知識。

就算是中學課程,實驗目的早已設定,像種子發芽,早知浸水會長根、莖,每天記錄長度……其實,種子發芽落甚麼水?落糖、油又如何?放在廁所、廚房又怎樣?這叫做變量,我覺得做實驗,要容許學生諗這些……

學校視乎課程內容,若需要較複雜的器材來做實驗,學生可到中學部使用實驗室。

記者旁觀五年級科學課,正在做可溶解的物質實驗,將水筆點在紙巾,按照老師指示注入一個容量的水,看顏料遇水融化後的長度,陳校長即席與其中一組學生一起做實驗:「若加多些水,(顏色柱)看看有何不同,跟其他組比較一下!」、「你們想一想,後果如何?」

有人說顏色改變了,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:「為甚麼?你要問老師,為甚麼顏色(遇水)會上升?」實驗完結,學生對 insoluble(不可溶解)等科學名詞,已實際用例子解釋得到。任教的老師本身在中學教化學,陳校長重視「專科專教」,花了一番工夫說服其他教生物、物理的中學教師,到小學設計科學課程。

識搵料 懂分析

陳校長同時將常識科分拆成通識科,他深知現時中學校長普遍重視中、英、數的成績,就算常識成績再好也視為次要:「既然如此,何不將常識拆開?」

這代小學生,單是時事常識已學得頗深:記者便曾聽過高小要知道立法會功能組別如何,跟校長分享,他直指通識科之重要性:

隨着時代改變,大概已沒有功能組別,你不懂得又如何?最重要識搵資料。

陳校長期望學生掌握通識能力,可關心時事,分析不同社會事件。

昔日尚有常識科時,已常提醒老師多用「How」、「Why」而不是「What」的題目:「老師覺得難……其實,學生若平常沒有這種訓練,又怎識答?」他要小學生掌握的通識能力:搜集、整理、分析資料,然後始能判斷;平時也要跟學生多討論不同議題。「這是做學問的能力!」

近兩年更由中學部中史老師帶領小學通識老師,兼教中史:「對方提議教某一朝代開始。」他期望學生掌握學習通識能力,可關心時事,分析不同社會事件。

同學最鍾意學校有很多課外活動!平日做功課只需要用 1 小時便完成。

Info

小一入學簡介會暨習體驗課程

對象:K2 學生之家長

日期:6月 25日9am - 12:30pm

撰文 : 羅惠儀 TOPick記者